每天帮 >地图 >心得体会 >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时间:2024-02-07 作者:每天帮

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精选6篇。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近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圆满收官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扩展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成长了很多,或许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工作心得体会要包括哪些内容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精选6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篇1

余教授还总结了几种教学情况,并结合生动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巧妙设置了教学情境。开始上课,窦老师就说:

“今天课上,要为同学们带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个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54岁。21岁时,他因突发重病而瘫痪。

同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双重灾难并没有使他倒下。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多年来,他一直在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请大家一起默读下面的短文,看看你读了些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他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简洁的语言所描述的作家不幸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把“情”激发了出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把那种“境”创设出来,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整堂课的教学也就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呢?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根据人和时间来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学习,把收获播种到教学行为中去,收获更多!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篇2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书中谈到了“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书中把理论和教学案例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作为一名美术教学工作者,我感触颇深。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发展学生的个性。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引导: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彰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篇3

3. 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的表述。情境教学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也强调创设学习情境。

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虽然煞费苦心,但却显得特别“矫情”,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有时就是一种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个噱头。在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分别是“形式化情境”、“假问题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等,对于余教授指出的误区,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实说,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观点和生动的表达。余教授是一位教学理论专家,经常深入课堂。他用的语言虽然很简单,但他所表达的真理却非常真实,这对一线教师也是最有启发的!这种教育专家是真正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用普通教师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教育的现实。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二)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来看,它展示了美好的理论基础,为教师如何管理课堂提供了许多教学策略。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尽可能多地达到教学效果,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取决与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编写,而取决与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学生需求和教学实践相一致。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度密切相关。如果知识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了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能力就会有余而无余。如果知识过与简单易学,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积极的内在体验,以高度的情感投入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少地投入时间、精力和物力,以达到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具备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反馈信息、自我感觉和许多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索一些教育规律。例子可以很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积极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积极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在这个时候,仅仅依靠学生读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仍然很重要,但教师必须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的教学,一般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学习潜能和集体智慧的开发,而不是做出安排。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

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一种教学规律,不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 :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

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对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不仅是让学生容易学,老师容易教,而且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从普通教师向名师转变,从经验丰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任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名师和专家教师的呼唤!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篇4

干窑镇小学姚丽艳

孩子是一本书,一本五颜六色的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孩子们好奇好问,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发展的内容,而这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去倾听孩子谈论的热点话题,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对孩子的热点问题捕捉教育契机,判断学生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采取支持、推动的策略,并灵活调整原有计划,实施相应的新的教育行动,追随学生思维,推动其生成活动深入开展。

也可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更多关注。它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收集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而无收获,即使老使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

由此可知,我认为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英语,要使学生喜欢学英语,千方百计要表扬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那就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第三,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老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学生要及时反馈和纠正知识信息。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在课堂上校对,在课堂上修改。这种学习方式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五,课堂内容过多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上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一贯的观点是马马虎虎做十道,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 寻找不足**并探索相应的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

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合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 对教材进行加工,使其功能最大化。现行教材存在着课文少、生词多、部分内容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等弊端。对此,我的观念是: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拘泥于课本,也不能盲目跟风。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整体,它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

例如,将枯燥难懂的竖直材料加工成文化背景知识鉴赏材料;将简短、真实的对话材料加工成英语口语训练材料;将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趣味读物加工成台词,供学生表演。加工好的教材可以更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使教材为学生服务,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2、 灵活运用语言,使之富有魅力和个性化。教师要学会用语言来吸引学生,学会用语言做文章,充分体现会话语言的趣味性。因为会话语言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交际工具,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绘画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幽默性等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说”的机会,则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取语言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3、 巧设活动,使活动形式多样化。英语活动是最吸引人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通过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和感受的同时,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发现自我,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借助“活动”的竞争性,为学生创造挑战的擂台,让学生敢于面对挑战,接受挑战。如常用的抢答得分题。

2.设计活动要有趣味性。我在讲定语从句时,曾以学生熟知的娱乐节目---李咏主持的〈幸运52>第二环节:幸运搭档,开始新课。

让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好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一人描述,一人猜,检测一下他们是否是配合默契的搭档,并提供一下举行学生参考: he/she is a person who/that ….the person who ..

is…. it is something that…. 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沉浸在活动的欢歌笑语中,全然不知他们已经在开始接触和使用定语从句了。

3.根据活动的表演性和合作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精心策划,巧妙设计,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我仍然记得全国优质课评选中,上海的朱老师把〈〈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设计成短剧,学生合作好,学生表演得有滋有味。

如,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许多教师习惯用“what about you?” 或”what do you think of..?”.

相反,如果运用”who can give me a better answer?”i’m sure you have different opinions,right?”has anybody got the right answer?

”who would like to share his opinion?”等具有鼓励性和肯定的语言,旧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自信与参与活动的热情。

关注孩子和心灵——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没有这种指导,所谓的有效教学就不能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主人,而不是左右手去配合老师。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篇5

***x中心小学 ***

回想自己毕业后的几年,在教学上就是一个茫茫然的迷途者,不明白一堂课中该教什么,怎么教,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更未曾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近日,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吧。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曾多次表现教学低效。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参加小语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会议时,张校长就点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铁三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或体会……情感)

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机性,提高教学效果。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的辅助教学,老师极力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应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课后一位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

这篇课文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行。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

”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余教授还总结了几种教学情况,并结合生动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巧妙设置了教学情境。开始上课,窦老师就说:

“今天课上,要为同学们带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个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54岁。21岁时,他因突发重病而瘫痪。

同年,他的母亲去世了。双重灾难并没有使他倒下。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多年来,他一直在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请大家一起默读下面的短文,看看你读了些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他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简洁的语言所描述的作家不幸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把“情”激发了出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把那种“境”创设出来,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整堂课的教学也就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呢?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根据人和时间来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任重道远。我会继续学习,把收获播种到教学行为中去,收获更多!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篇6

你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题记在过去的十个多月里,从拿到这本余文森教授著作的《有效教学十讲》开始,每个周末花一点时间琢磨这本书便是我一周里最开心的事了。前段时间,我听说陈刚校长要请余文森特教授来我们学校讲课,这让我欣喜若狂。。因这次讲座,颇有感触、感动!

谈到教育,对于我这个刚走上讲台仅仅十个月的新教师来说,体会还不够深,领悟也不够多。余文森特教授是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他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经验,特别是在有效教学方面。虽然我是一名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教师,我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需求,但是

平常读书,我依然对艰深的理论书籍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是我拒绝深刻,而是里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涩的表达的确太费脑筋。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不一样,这是一本拿起来能够一口气读下去,但又能给人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籍。

多亏了学校,我带来了如此不同的精神体验。

其实,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所接受的有效课堂?实己上,我们在上完课时不需要问别人。 我们只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可以知道我们班级的效率!

首先,问下自己:这节课我像让学生获得什么?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

为此,我们在课堂前头脑中一定要清楚,我上这堂课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在初中一年级的地理课上,学生应该了解多少风土人情?

课后,通过第二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加深知识。

我经常认为孩子是一本书,一本色彩缤纷的书,一本永远无法完整阅读的书。孩子们好奇好问,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一位细心的倾听者,去倾听孩子谈论的热点话题,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们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心里想要表达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这样的理念,就是学生虽然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学习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追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余教授在第四讲“教学情境”中的这段话,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加确切地明白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地理本身是枯燥无味,若能通过有效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定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攀爬的支架,让他们感到学习地理的快乐。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余教授的精彩分析为我提供了一把钥匙,我认为其中更重要的是:1

2.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要紧扣教学内容,凸现教学重点,只有这样,在创设情境时就不会出现为创设而创设,搞形式化、假问题的的情境。

总之,读这本书,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我从这盏明灯中得到很多启迪,并受到了鼓舞,我将继续用心去体会,去感悟书中的精髓,用书中的教育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用具体的实例来启发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龚璐

本文来源://www.mtb31.com/m/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