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收藏八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1
第一课:鸦片战争
记忆口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一﹑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
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的,自已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2.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3.过程: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将鸦片销毁
4.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
1.原因:
①直接:虎门销烟
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③客观:中国落后
2.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攻入长江,直接开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
5.《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7.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8.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记忆口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大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②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2.经过:1856年8月,攻陷广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进逼北京。
3.侵略者:英法联军。
4.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大火烧圆明园。
5.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6.影响。
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1.侵占土地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与1851年在广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
②.1862年,上海太仓之战;
③.在浙江慈溪之战战,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第三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记忆口诀: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1.时间:1865年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新一轮侵华浪潮,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3.表现: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国,自立为汗。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4.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5.进军的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6.结果: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新疆设立行省。
7.原因:
①.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
②.战略战术正确。
③.军队战斗力强。
④.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8.意义: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②.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记忆口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内容:
7.战败原因:
①主观: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②客观:日本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8.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9.条约危害: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③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④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0.影响:
①中国: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记忆口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时间:1900-1901年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反帝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6.《辛丑条约》内容:
7.条约危害:
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在使馆区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控制之下;
③中国人民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
8.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课:洋务运动(性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记忆口诀: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
前期口号:自强
后期口号: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5.评价: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地位),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6.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技术而不改变制度。
17.启示:
①一个落后的国家不仅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还要废除落后的社会制度,取得国家独立。
②洋务派面向世界的开放气度、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情感值得学习。
18.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出现的原因: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19.情况:
①19世纪60年代,靠蒸汽推动的小火轮、钢甲船出现。
②20世纪出,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电报局。
第七课: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的改革)
记忆口诀:《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1898,戊戌变法,慈禧政变,六君子被杀。
1.背景:
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时间:1895---1898年
4.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5.经过:
①序幕:公车上书(梁启超、康有为)
②发展:严复译著《天演论》(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维新
6.百日维新
①背景: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1898年。
③标志:定国是诏
7.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8.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百日维新历时103天
10.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11.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2.影响:
①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3.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的革命)
记忆口诀:“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
一九一一,武昌起义,次年元旦,“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1.背景:
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渐加深。
②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3.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4.经过:
①1894年,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是革命有了全国性统一的核心,标志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②1905年,孙中山联合一些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
5.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6.性质地位: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作用: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8.三民主义的作用: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10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城,起义取得胜利。
11.影响: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12.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
13.措施: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发布了一毓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纪年方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后面以此类推)
1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17.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18.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记忆口诀:中华民国建立初,新旧思潮起冲突,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新青年》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十月革命炮声响,新世纪里见曙光,马克思主义传中国,救国救民指方向。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
3.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实质: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的交锋
5.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6.口号:民主、科学
7.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8.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后期内容: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0.文学革命的代表人: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11.地位和性质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2.认识: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记忆口诀:巴黎和会传消息,中国落后受人欺,郁积愤怒像火山,五四运动就掀起,学生集会游行,“反帝爱国”搞斗争,“外争主权”反签字,“内除国贼”曹汝霖,工人阶级登舞台,各地民众当援兵,彻底反帝又反封,爱国精神后人敬。
1921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陈独秀当书记,中国诞生共产党。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弱国无外交”)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过程: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
4、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7、发展: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五四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说明北洋军阀不得民心。
8、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9、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0日
2、地点: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
3、参会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5、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性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为什么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之一;
②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2
一、复习目标
1、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影响的理解。
2、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锻炼历史材料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
1、古代史部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如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等。
2、近代史部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3、现代史部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等。
三、复习方法
1、系统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帮助记忆和理解。
2、分块复习:将历史知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板块,分别进行复习。
3、归纳总结:对每个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核心要点,加深记忆。
4、练习巩固:通过做练习题、模拟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复习计划
1、第一周:古代史部分,每天安排1-2个小时的时间,重点复习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
2、第二周:近代史部分,每天安排1-2个小时的时间,重点复习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3、第三周:现代史部分,每天安排1-2个小时的时间,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
4、第四周:模拟测试,每天安排1-2个小时的时间,通过做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并针对错题进行重点复习。
五、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复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2、注重方法: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3、保持积极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4、及时总结:每周对复习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通过本次复习计划,我相信自己能够系统掌握初二历史的知识要点,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同时,我也将把这次复习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为自己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3
初二历史知识点(歌谣式)
一鸦片战争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联军大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二)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
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三、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
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
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
“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
四、甲午中日战争
(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二)清朝政府太无能,《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反帝爱国立战功,抗击联军逞英雄。
1900铭记心,八国联军占北京,
烧杀抢掠丧天尽,馨竹难书此罪行。
(二)1901要记住,《辛丑条约》受屈辱,
赔款白银4.5(亿两),反帝活动被禁锢,
东交民巷为使馆,拆毁炮台占铁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4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为了让同学们更高效地复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成绩,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让同学们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复习内容
1、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朝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
2、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三、复习安排
1、第一阶段:
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复习每一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内容。
组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引导同学们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
2、第二阶段:
进行专题复习,如政治制度专题、经济发展专题等。
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第三阶段
进行综合模拟考试,让同学们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对模拟考试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评,指出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组织同学们对重点、易错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巩固。
四、复习方法
1、讲解与互动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复习内容。
3、鼓励同学们多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注意事项
1、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
3、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和认真执行本复习计划,大家一定能够在初一历史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5
1、朗读记忆法(口腔肌肉法):
利用晚读时间,反复朗读,强化记忆,争取做到让历史知识脱口而出。
2、感官协同记忆法:
记忆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记忆过程,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3、设身处地法(联想法):
想象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对话,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易于记忆。
如复习到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可以想象自己是维新派中的一员,正与顽固派展开关于要不要变法的激烈论战,最后你取得了胜利!
再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和《警世钟》,可一边记为“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了警世钟”,一边想象一个人转头并做撞钟的动作。
4、反复记忆法(循环记忆法):
学历史不必花太多、太长时间,只需要反复利用较少时间,如每天就花几个十分钟来看课本,这样对于熟悉课本有很大用处。总的来说,记不记得住关键是看重复的够不够。所以记忆历史要有恒心和耐心。
5、睡前记忆法:
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钟看(或回忆)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样你的历史会很棒的。
注:对于像考试、比赛等情况的短时记忆,你可以利用此法达到最理想效果。当人从睡梦中醒来时,大脑记忆状态所受的干扰最少,你所能回忆的事比你平时清醒状态下多的多。遗忘在睡眠时速度最慢、白天活动时速度最快。
6、顺藤摸瓜法:
以时间为线索(藤),回顾历史事件(瓜)。回忆时,按时间顺序,回想历史事件及与该事件相关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
7、观察法:
从表面上看某些历史事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平时善于观察、探究,找出其中的奥妙,就可以为记忆服务。
如:东西南北翼五个王中,名字笔画最少的王是冯云山(12画),名字笔画最多的王是萧朝贵(32画)。
8、交叉记忆法:
先按老师上课的思路进行记忆,将每一课的思路整理清楚,再沿着思路看课文,看到同种性质或类别的历史事件时,联想到另一历史事件,进行交叉记忆。
9、问答式记忆法:
经常与同学相互提问,找到自己听课看书的不足,及时回头“补救”。(不要以为是在浪费时间,提问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不仅被提问的同学,提问的同学,也能通过提问,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
10、浓缩记忆法:
将每篇长长的课文浓缩、简化,形成知识链条,着重记忆重点知识。(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记忆负担,但要注意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部分。)
11、归纳、拓展法:
先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归纳为几个字,并写到稿纸上,然后看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想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四个小点,然后再拓展具体割占的地名、赔款额……
12、各个击破法:
坚持每天复习一个要点,日积月累来积累历史知识。
13、谐音记忆法:
(1)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该时间可谐音为“医师救儿”)
(2)1519年麦哲伦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同年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病逝(该时间可谐音为“医无医救”)
14、口诀、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1)清朝的皇帝:(奴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2)《南京条约》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
(3)《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可记为:汉口、九江,南加镇;沿海营,烟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4)中国各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5、课堂记忆法:
利用上课短暂的40分钟,尽量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当场记下来,不应让40分钟白白流逝,以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而课后复习重点看那些没记下的就可以了。
16、笔记记忆法:
记笔记很重要,把每一次的笔记总结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学习就容易多了。
17、错题本记忆法:
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考试、练习中做错的或不清楚的题抄下来,每周将答案盖住重做一遍,避免以后再错。(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不熟悉课本,或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造成的,通过错题可以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
18、纸片记忆法:
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
19、“蔑视”记忆法:
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如果产生一种“一定要背下来”的想法,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读来读去都记不住。我们应看轻它,并联系实际,认真读,这样便可以很快记下来了。(这才是最佳的心理战术!)
20、临时抱佛脚法:
临到考试猛看几天。(对于平时不注意复习的同学,这一方法也许比较适用,起码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你的历史成绩的,但学习哥要提醒这部分同学,注意上课做好笔记,否则临到考试你连佛脚都没的抱!)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6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浓缩记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数字浓缩法
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二、口诀浓缩法
口诀浓缩法就是将要记忆的内容概括成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如“战国七雄形势图”中七国名称和方位可编为“东齐西秦北燕南楚,赵魏韩在中间”。口诀浓缩法简单又有趣,但是在如何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需要我们好好动一番脑筋。
三、内容浓缩法
内容浓缩法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通过删繁就简、择精选萃,显著地提高了记忆效率。
四、关键字浓缩法
关键字浓缩法就是提取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关键字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如丝绸之路中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7
临近期末,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初一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近期考试几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教学中要重点抓好班上的中游学生,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2、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孔子。
3、第三单元: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4、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特别要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3、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4、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安排
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本周主要是基础阶段,下周主要是提升阶段。
第一周:着重复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全书重点和难点)。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
第二周:复习已考的试卷,查找不足的地方。归纳总结,查缺补漏,从全书的角度总结一些历史事件(以少胜多战役,定都洛阳的朝代等);讲解考试注意事项。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尽最大努力,争取让同学们取得最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 篇8
1、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内容;
⑤评价或意义。
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
①春秋时期;
②吴国;
③军事家孙武所著;
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
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3、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4、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5、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
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6、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
①开始;
②进一步;
③大大加深;
④完全陷入。
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