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读后感。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1
新课程要求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对《李广射虎》一课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出示《塞下曲》,读诗悟诗,质疑。
二、读准课文,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听写三组词:
神勇无比 将领 据说 边境
月色朦胧 搜寻 拈弓搭箭 硬弓
随从 猎物 惊呆 扎进
从中任选一组词同桌互相复述课文内容,集体讨李广是个怎样的人?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四、课本剧表演。
1、以课文为载体,找出人物的动作、神情和相应的环境。
2、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人物的对话。
3、自选伙伴合作表演。
五、课外延伸
出示李广射虎的“文言”: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读一读,说说其意思
六、背诵《塞下曲》
七、作业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完成:
1、找一找卢纶另外五首《塞下曲》
2、联系课文说说《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
3、默写《塞下曲》。
4、练笔:用“月色朦胧、影影绰绰”说几句话。
整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综合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课堂实效。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2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八课,下面老师想再一次提醒大家这些字的读音:
飞将军镇守神勇无比
石棱朦胧影影绰绰
警惕巡逻拈弓搭箭
2、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人称“飞将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熟读古诗:这篇课文中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读、齐读。(你读得很流利(正确)。你读得更有韵味了。你拉近了我们与将军的距离。)
你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吗?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的。
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读,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一睹李广将军的风采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看一看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三)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1、读中感悟第三段。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3—4人。可能会说:非常害怕,心怦怦直跳,不敢睁开眼睛,会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发抖,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是啊,月黑风高夜,危机四伏。老师也感到毛骨悚然,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2人)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夜晚松林的恐怖。
②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有没有像我们这样恐惧不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③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李广警惕性高!胆子大,从容镇定……)
李广将军在搜寻中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④发现猛虎,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说。展开阅读全文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李将军的动作?(先告诉大家:箭在哪里,弓在哪里,好开始。指名读句子,生表演。)表演得怎么样?(好:真有几分飞将军的气质。不好:李将军一定比你更加英勇神武。)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请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
设想(力大无比、箭法超群、身手敏捷、从容镇定……)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发箭、直指目标,真是箭法超群!(板书:箭法超群)
(3)联系诗句。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想象着故事发生时的情景,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四)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小拓展:箭射出去之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射中猎物),李将军呢?他为什么不当时就去找?而要第二天去呢?
指名回答:(怕林中再有埋伏,危险,对自己的箭法胸有成竹,所以不着急;还要到别处巡逻;人手不够……)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究竟怎样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李广的神勇无比的句子,用“”划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①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谈体会。)
②师:这真是出人意料,令人惊叹啊!想象一下当时在场军士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例如:
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③师: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让随从们惊叹吗?如果不是,那大家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指名读。女生读。
(3)联系诗句。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三、故事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就如同一座钢铁长城,何愁敌寇入侵、边关不保、国无宁日!所以诗人王昌龄在诗中感慨:师朗诵(出示课件)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王昌龄在感慨,如有飞将军李广等人在,那些匈奴、胡人怎敢跨越阴山犯我边界?让我们怀着缅怀一代英豪之情诵这首诗。齐读。
2.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当然不是因为这戏剧性的一件小事,老师也来讲一个李广将军的故事。讲故事,李广一生历经大小战役70多次,他作战勇猛、箭法精准,令匈奴军队闻风丧胆,李广镇守的地方,匈奴兵就不敢进犯。
3。听完这个故事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你们能试着背一下吗?来,闭上眼睛,开始。(练习背诵古诗。)
四、课外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卢纶一共写了六首《塞下曲》,这只是其中之一,查找其他五首,摘抄下来,读一读。
(3)找几首边塞诗读一读,背1—2首。
课后反思:
1、内容太多,要懂得取舍,紧紧围绕目标取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人物的特点的引出还不够自然,不能是老师以贴标签式的形式出示。
3、要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组织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3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写了许多历史故事,我最喜欢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做了将军。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有派她去做上郡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多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匈奴射手,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三千名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了那么多的匈奴,不由的都慌了。李广随即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一起下马,把马鞍全写下来,就地休息。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不敢上来,远远的观察汉军动静。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他们认为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以没有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全回到大营。
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后,我知道了:智慧比无力还可靠。我以后一定要多多读书,多多学习,长大后成为第二个“诸葛亮”。
李广用他的一颗爱国的心、智慧的心保全了祖国的领土,让祖国的领土没有受到侵略。
以后我也要想李广将军一样,时刻将祖国记在心中,时刻保持一颗爱过的心,通过读书越来越聪明,长大以后,我要帮助国家,帮助社会,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4
今天读了《史记》之《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紧紧围绕飞将军李广的精于骑射,勇猛,正直清廉的特点来写。李广生于汉朝,祖先李信也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在冲锋陷阵或与猛兽格斗中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但是他的才能却让皇帝嫉妒成恨!只让他在边境守卫,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里都以英勇善战闻名。
但最终李广还是被封为郡太守。皇帝命他在边境防御匈奴。一日一名宦官跟他学习却被3个匈奴打了,李广带人打匈奴却把李广的几十个骑兵都射死了,于是又带兵数百去追赶。可是不久又遇到数千匈奴骑兵,这时,李广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冷静分析后先安慰士兵们不要怕,又假装出他们是大部队派来的侦查员。所以又勇敢的向前走到离匈奴只有不到两里地的路程才缓缓停下来,接着又让士兵假装成要在此安营扎寨的样子,他的.士兵们都怕极了,但是李广却坚信自己的直觉。这样一来敌人们就真的不敢来打李广他们了。不久,一个骑白马的首领出来修整队伍,这时李广突然带兵冲上去将他们都射死了,然后,又要求士兵们躺下休息,匈奴人怕有埋伏,趁天色已晚偷偷把兵都给撤了。第二天李广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大部队。
汉武帝时,经别人推荐李广从郡太尉调入朝廷当了未央宫太尉和程不识一样的官职。但是李广治军方法简单且有用,驻扎一般只驻扎在有水草的地方,住下后又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打更巡逻,但他能远放哨探,同样可以掌握敌情,所以也未遭到过敌人袭击!但程不识军队制度严格,人人军兵文吏对何事都极其严明,全军很少得到休息,但他的军队也没有遭到过偷袭。李广对他的军队士兵宽容和平,让士兵生活的很快乐,士兵也很愿意为他拼命。所以匈奴人也都害怕李广,士兵也都愿意跟随李广打匈奴。
而且李广也同样拥有超人般的巨大力量!有一次李广傍晚出去打猎,却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当成了老虎,他拔剑就射,近前一看才知道那个是石头,可他却射入了石头中!真是神力呀!
李广为人还十分廉洁,得到的一点赏赐都分给自己的部下,吃点好的也分给士兵们吃。所以士兵们都十分尊重他!李广身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直到自己的年龄已老还要强的统领大军去攻打匈奴兵且取得胜利!他的勇敢和执着,廉洁等高贵品质真让人敬佩啊!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在李广田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李岫教授出版了《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该书久经磨砺,后出转精,把李广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叙述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叙述到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髓,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乡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则更多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蚁酸”。这种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传主文本的生成之谜。二是在中外文学发展的宏阔视野中对传主文学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书作者在许多论述中显示出了相当开阔的理论视野。如第四章第四节考察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它以英人怀特的著作《塞耳彭自然史》为结点,经过精心梳理,从怀特起中经英人戈斯、何德森等,再到周作人、李广田、刘西渭,在宏阔的中西文化背景下接成了“一个文学生态链”。
从1940年10月“母亲”怀抱两岁的作者关山万里追随父亲,于今已60余载。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书中随处都弥散着这种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感。该书开篇就写了自己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寻根之旅,面对着父亲作品中多次描写过的古老黄河,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弹指间五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父亲去世也已二十年了”。著中不仅有对父女情深的描写,也蕴蓄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作者与同代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也历经了人生的许多大喜大悲、许多坎坷曲折,这不能不使作者在叙说父亲悲剧命运的同时,也从无情的流水年华中去思考人的命运——尤其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作者在“自序”里说,这是“一本有关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和命运的真实记录”,“希望通过它能引起人们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6
我觉得李将军的飞将军这个名称真是名不虚传,文中说:“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从这句话中,我觉得李将军实在是智勇双全、力大无穷啊!而且李将军射中的是一块巨石,如果是像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话,一定射不进去,所以我觉得李将军智勇双全、力大无比。我觉得李将军射得还很准,因为如果是其它的人来射的话,估计就算是射十次、五十次也射不进石头里,但是李将军就是跟别人一点也不一样,因为李将军一箭就射中了大石头里面,而且他做事很敏捷,也很果断。
我觉得李将军应该几秒就把箭射了出去,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发抖,几分钟才能射出去一支箭,而且射出去的效果可能一点也不好,我应该向李将军多学习学习他那果断、冷静、勇敢的精神。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7
夜读《李将军列传》,二千年前的故人故事在灯下犹如活过来一般。读第一遍,便为李将军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而扼腕痛惜。读第二遍,又被李将军的美好德行而深深感染。读第三遍,不觉出了一身的冷汗,一代名将李广的高风亮节足以使我辈凡夫俗子永生景仰。
李广作为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带兵有道,常常为兵士做出表率。当李广带着百来骑兵追击射雕者的时候,凭着自己高超的射术,杀死两个,活捉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这样的紧急关头,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可李广却镇定自若,出奇谋退了敌兵,保全了部队。真可谓有勇有谋,紧急关头现大智,在士兵前做出了表率。
李将军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将军。李广的俸禄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所以每次战斗,李广的部下总能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李将军还是一个敢于负起责任的人。在最后一次和卫青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卫青让朋友公孙敖和自己一起攻打单于,而把李广调开,让他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最终迷失道路。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而李广却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去了之后,因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而拔刀自刎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掩卷沉思,从李广的品性和遭遇延伸开去,我们可以获益良多。一个人一身中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这些事情和问题呢?是冷静的沉着,不以个人得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准绳,还是斤斤计较功名利禄的索取和获得?
当今这个时代,李广这样的品质是十分欠缺的。他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代人的正好相反;他的重情重义、大智大勇,现代人的薄情寡义、胆小怕事;他的宁可自刎,也不愿受辱,现代人的鲜廉寡耻、虚伪透顶。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起过他的青年时代。当时我们农场里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大家都一起劳作,甚至一起吃睡,相处十分融洽。但是现在不同了,场里的领导干部一年也难得去几趟下面各个村子里,更别说是一起劳动了。偶尔去一趟,也只是隔着车窗向外望一下,没有深入了解。前后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不管什么年代,干群关系、干部作风都应该是关键的问题吧。倘若做干部的能有李将军的表率作用,能有爱民如子的品性,我们亲爱的祖国是不是会前进得更快些?农村经济的状况是不是会大有好转?
现代人很少有少有能负起责任的。一个公司里出了问题,主管就会说,这是张经理的错,是李经理的错。一个小孩偷了别人的东西,被人抓住后,他会说,这是我妈妈的错,她没有给我买最好的。一个学生成绩下滑,她会说,这是我爸爸的错,他没有给我请家教。这就是没有负起责任。
日本有家三菱公司,在上海开了一家分店。进入上海市场之后,市场占有额迅速增加,没过多久,就抢占了大部分的电梯市场。上海原先那家最大的电梯公司寻找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后来才发现是这样的:三菱公司的`员工都能负起责任,这已经成为了他们公司的文化。当顾客打电话说电梯出了问题,三菱公司的员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们的错,我马上赶来。便开始找原因,开始维修。结果发现是使用电梯不当造成的。然而我们来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这是我们的错,是我们没有让您很清楚电梯的使用。”结果用户很不好意思。
上海电梯公司不是这样的。当顾客要求维修时,他们首先会反问几次,不是吧?怎么会呢?上次不是好好的吗?然后极不情愿地缓慢过去,检查完之后,他们告诉顾客,这是那些该死的装电梯的错。顾客于是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修电梯的。他们回答。所以,负起责任,讲究诚信不仅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是一张通行证,在经济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和谐。
李广的品性值得我们学习,也促使我们反思。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第九十二回《振军威小李广神箭》。看完后,我对小李广花荣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为什么,请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日,宋江派花荣、秦明等将领攻打盖郡。敌将方琼出战,花荣派孙立出马迎敌,斗了二十回合,敌将张翔见方琼赢不了孙立,就偷偷一箭射中孙立的战马,孙立只得下马步战。小李广花荣在一旁气得咬牙切齿,迅速抽出一支箭,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方琼被射于马下。接着花荣又放一箭射死张翔。我读到这,就对花荣产生几分敬意,对他的箭术更是敬佩,感叹道:“这真是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呀!”
次日,贼将杨端见花荣来探城,向花荣射来一支冷箭。花荣听到弓弦声响,身子一仰,头一偏,接住敌箭,拿起背后的弓,搭上那支箭,往杨端射去。正中杨端的咽喉,杨端扑通倒地。紧接着,小李广花荣又张弓搭箭,往城上士兵射去,只听“嗖、嗖……”城上几十个士兵便应声倒地。可以说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读到这,我不禁大声喝彩道:“箭法真准呀!不愧是小李广,你真是我的偶像!”
看到这,你喜欢上小李广花荣了吗?如果你喜欢上花荣,就赶快捧起《水浒传》,去看看这位英雄人物更多的传奇故事。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9
这学期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不禁赞叹道:"李将军真是力大无穷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这首诗用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当天夜晚李广的英勇表现,真是天下一绝!
李广的事迹从西汉时期流传到唐朝了,又从唐朝流传到现代了,这足以看出李广很英勇,箭法非常高超。
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学习李广,我所做的事一定要流芳百世,绝对不能遗臭万年!
李广射虎读后感 篇10
教学目标:
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内容,交流一下。
2.师:看样子大家读书读得有收获。从刚才的发言中,看出大家对李广这位西汉名将很是佩服,唐代诗人卢纶专门写诗介绍他,李广月下射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3.出示古诗《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师:谁来读这首诗?读得懂吗?(怎么读懂的?有什么办法读懂?)
5.师:课文第3、4自然段将射虎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读懂了课文,也就能读懂古诗了,对李广的认识也会更深了。
二、品读感悟。
1.出示课文3、4节内容。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两段话,想想它们分别与《塞下曲》的什么内容一致。
根据发言,把课文内容与古诗对应显示。
3.师:让我们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时空,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一代名将亲历
一次月下射虎。谁为我们来朗读一下课文,带着我们来一次镜头回放。
4.师:喜欢这段文字吗?喜欢的自己也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5.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体会。(生或:环境看似平静,实际上在夜幕的掩盖下并不平静;或:李广巡逻警惕性很高;或:李广箭术高超;或:李广遇事镇定等等)
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当一名耐心的听众,倾听学生各抒己见,同时也要当好智慧的组织者,适时点拨,让学生“感言、会意”,让第一轮阅读读得自主。
6.师: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特别投入,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进又说得出,是聪明人的读书。不过,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李广夜巡时,为什么会以为前方有老虎?
(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二是一阵疾风吹来,树木“沙沙”作响。相机理解“疾风”:“疾风”是什么样的风?你怎么知道“疾风”就是大风,猛烈的风?---------课文后文提示,生活体验,平时积累。出示:疾风知劲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师:谁能读好这段话?(生先练习,再朗读,评析)
“批文以入情”,学生由前面的自主、宽泛、浅层的阅读,转入到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理性思考,深入感受,使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并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能更深地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学生的第二轮阅读读得扎实、深入了。
7.师:李广发现老虎后是怎么做的,画出来,比划比划,表演给大家看看。
(同桌表演,互相指点)
师:大家看了表演,要对照课文中李广射虎的动作描写,看看演得是否逼真。
提示:演出“连忙”的意思了吗?(突出反应快,动作敏捷)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演得像吗?交流评点,体会李广出手果断,技艺高超,沉着冷静。
周围士兵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体会当时环境的.安静,突出李广的威猛形象。)
学生通过演与评,解读了文本,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锻炼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揣摩、鉴赏、品析。在意趣盎然的活动中,学生的第三轮阅读读得灵活生动。
8.师: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的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的神勇。他的胆识、箭术确实不同凡响,难怪他多少次令敌人闻风丧胆,又能一次次救自己和战士们于生死边缘。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来朗读,领略“飞将军”的风采。
配乐朗读。
9.师:这就是古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所描绘的内容。谁来读诗句?
10.师:李广一箭射出去,此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老虎射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11.出示第4节。
12.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字和一个标点,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不可小瞧,在哪?
师:自由读课文,细细咀嚼,你能从这个“呀”中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李广身边的一名士兵,目睹了这一切,你会说什么呢?(意外、惊讶、赞叹、佩服等等)
你能用你体会出来的情感来读好课文吗?
学生在第四轮阅读中,入情入境,张开想象的翅膀,充满独特的感受,读得有个性。
13.师:这就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所描绘的内容。
三、总结。
1.师:李广确实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现在同学们再读《塞下曲》有什么感受呢?
2.动画,配乐诵读古诗,表现意境。
-
我们精彩推荐李广射虎读后感专题,静候访问专题:李广射虎读后感